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長頸鹿的問題

長頸鹿一天睡覺幾分鐘?長頸鹿每天的睡眠時間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短的。一般認為只有20分鐘到兩小時之間。它能夠睜著眼睛睡覺。2 長頸鹿的腳為什麼那麼長?(1)這些長腿可以使長頸鹿快速奔跑(2)用來禦敵。尚不清楚的是,是否長腿與長腳並用在抵禦獅子的襲擊方面有優勢。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9%A0%B8%E9%B9%BF
2008-02-16 00:40:36 補充
為了便於飲水,我們不妨試想長頸鹿的腳若變短而脖子卻增長時會是什麼樣的景象。究竟腳應該縮短多少飲水時才方便呢?這確是頗費神的問題。總之,如果腳變得更短而脖子變得更長,那可能成為型態相當滑稽的動物了。 這個內容在http://210.60.224.16/blog/more.asp?name=friends3459&id=32397此網站中找尋到的雖然找步到確切資料,但是如果長頸鹿博子長是不變的,那長脖子配上很短的腿不僅會很滑稽,而且整體的比例上也不正卻吧

大象的資料

1989年,CITES的會員國把非州大象由附錄一改到附錄二,然而有六個國家(波朴那,馬拉威,那米比亞,南非。辛巴威,尚比亞),在CITES的限制之下,仍必需以附錄二的方式對待他們的大象.兩個國家,安哥拉及史瓦濟蘭仍不屬於CITES。1992年,有五個國家曾提議將大象放在附錄二,但此提議被與會國家在會員大會時否決了。 1994年,蘇丹及南非開始進行類似提案,但南非最後卻提出象皮及象肉交易的計畫,而把有關象牙交易的提案延緩至1997年的會員大會。 1994年後期,LUSAKA AGREEMENT被波朴那,肯亞,莫三比克,南非,史瓦濟蘭,坦尚尼亞,烏干達,及尚比亞採用。其宗旨是”減少,主要是消除野生動植物的非法貿易,並促使此宗旨成為一長期永久的任務。” 非州大象數目: 過去十年,非洲大象數目大大的降低了,此情況主要發生在東非,西非,及中非,而且在國家公園及保護區內外皆發生。目前在南非,大象數目則漸趨穩定或增加。歷史上關於大象數目的資料,很多是來自推測且沒有經過量化,而且也沒有適當的根據數目去正確估算出大象未來的數目。象群數目的正確概估是難以達成的,因主要的觀測是在保護區邊緣,但大象卻常常出現在這些地區之外,而季節性的遷移及跨越邊界的大象更增加估算大象數目的難度。世界保育聯盟的IUCN/SSC物種生存委員會 (SPECIES SERVIVAL COMMISSION)及非洲大象與犀牛特別小組AERSG(AFRICAN ELEPHANT AND RHINO SPECIALIST GROUP)在1987年統計出非洲大象總數約為764410隻左右。一般相信,這份統計有部份是得自不夠周全的檔案。非洲大象資料庫(1996)就19%產地國調查的最新數字顯示全非洲大陸的大象總共有286,234,可能還有101,297,近進 一步的可能性是 155,944。非洲大象資料庫是嘗試去取得地區性及全國性大象數目變動情況的先鋒之一。1992年,非洲大象資料庫成為更新組織之後的IUCN/SSC, 非洲大象特別小組 (AESG)的責任。非洲大象特別小組 公布大象地區性及全國性的估算數量(見表格一) 兩種觀察大象的方法: 空中偵測僅適用於大草原地區的大象,而地面偵測則是估算森林地區大象數目的唯一方法。 因數據資料的品質非常不穩定,非洲大象與犀牛特別小組尚未統計出全非洲的總估算。而個別國家在估算上的變化,並不一定能真正反應出象群數目的改變,只有偵測技術上的改良才能使正在進行中的估算和在尚未偵測過的地區所進行的新估算更加準確。大象 大象是大家都認識的動物,也是數量日漸減少急需被保育的陸上最大動物。亞洲象是分佈在亞洲的象種,是巨大又聰明的哺乳動物,早期是人類最佳役獸之一,為人們分擔許多粗重勞役,隨著科技進步,機械取代了象力,象也就失去其地位,再隨著人的開墾,與象爭地也造成象的生存受威脅,長期以來牠們都因為破壞人類農作物和人們貪圖象牙的價值而被獵殺,亞洲許多原來有象地區目前已無野生象群,其他各區域的野生象隻數也在減少中。象的龐大體型、強壯體力及超高智商往往是保育、研究及教育的機構和動物園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沉重負擔:牠們需要很大的空間,較多的固定專職人員,更大更堅固的設施,龐大的伙食費等,所以要讓受保育的圈養及野生的亞洲象有更好更完善的照顧、保護和研究,各機構既有預算均難以支應,向各界籌保育經費是勢在必行了。亞洲象分佈在喜瑪拉雅山脈以南至東南亞,包括印度、室里蘭卡、中國、中南半島及東南亞部份島嶼,但目前部份地區已無野生象之蹤影。亞洲象體型高約 250 至 300cm 以上,體長 550 至 640cm,重約 3000 至 5000kg 以上,每天平均要吃 100 至 200kg 植物類食物,包括草、樹的根、莖、葉、果及樹皮。公象體型較母象大,公象有一對延長外露之門牙--象牙,母象門牙則不會長長外露。母象懷孕期約 18 至 22 個月,一般只產一仔,繁殖無特定季節,在良好環境條件下每 3 - 4 年生產一胎,新生象仔重約 100kg,年輕象約 14 歲即達性成熟,公象也在此時離群。亞洲象是社會性動物,約 20 隻互相有親緣關係的母象形成象群,由最年長者帶領。象的長鼻是由鼻孑和上唇接合而延長的,非常有用,可用來吃、喝、嗅、呯吸、觸踫、發聲、洗滌、噴沙和打鬥。牠們的觸覺和聽覺敏銳,視覺則略差,平均壽命約 60 - 70 歲。台北動物園曾飼養過兩隻著名的亞洲象「林旺」和「馬蘭」,牠們曾和我們度過許多美好的日子,因此我們希望能為亞洲最大的陸上動物的保育、研究及福利盡點心力,由亞洲象認養計畫中所籌得的認養經費主要將用在:本園亞洲象場地設施的改進、大象管理醫療技術的提昇、大象資料之蒐集及保育觀念的推廣,另外做為參加各國大象保育教育團体及贊助各國大象保育研究機構。
參考資料 http://www.taps.tyc.edu.tw/~abc50107/album.html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蜥蜴的種類.習性.....

蜥蜴是爬蟲類裡種類最多的動物,約有三千種,佔了爬蟲類的一半。大部分分佈在溫帶和熱帶地區。在家裡看到的壁虎也是蜥蜴的一種。大多數蜥蜴是日間活動的,熱帶地區有些蜥蜴是晚上或半夜才出來活動。蜥蜴和蛇同樣是屬冷血動物,體溫隨環境而改變,周圍溫度低時就曬太陽以提高體溫,周圍太熱時就躲到冷涼的隱蔽處以降低體溫。壁虎、石龍子、變色蜥蜴、攀木蜥蜴等蜥蜴都是以昆蟲、蜘蛛、蚯蚓等為食物。蜥蜴,又名「四腳蛇」。在台灣,蜥蜴包括台灣民間常說的善蟲 (壁虎類,Geckos)、肚定 (攀木蜥蜴,Agamids)、肥豬仔 (石龍子類,Skinks)、蛇舅母 (草蜥類,Lacertids) 與土龍 (蛇蜥,Anguids)等種類。蜥蜴與蛇類、蚓蜥類被歸為有鱗目(Squamata),在演化史上,蜥蜴是最早的真正陸生動物的子裔,許多的證據也指出蜥蜴就是蛇類的祖先。蜥蜴具有爬行類的幾個特徵:包括體表覆有鱗片或盾片,缺乏皮膚腺(可減少蒸發乾燥);用肺呼吸,有兩心房兩心室(心室間沒有完全隔開),氣體交換效率較兩棲類為佳;有一對交接器(半陰莖),行體內受精,幼體產生方式為卵生或胎生。從兩棲類到爬行類,卵是從完全裸出演化為外面覆有硬殼,也因此爬行動物的卵可獲得較佳的保護,然而,更重要的是,羊膜卵(amniote egg)的演化產生。爬行類的卵較兩棲類多了羊膜(amnion)、尿囊(allantois)與絨毛膜(chorion)等胚外膜,其中羊膜腔充滿羊膜液,使得胚胎在腔內發育猶如在水中一般而不怕乾燥,而尿囊則提供幼胚排泄和呼吸的功能,因此羊膜卵的演化誕生可說是爬行類成功登陸最關鍵的一步。在分類上,蜥蜴屬於爬行綱下的鱗龍亞綱(Lepidosauria)、有鱗目下的蜥蜴亞目(Lacertilia),頭骨是屬於較原始的倍弓型(Diapsid,即眼眶後有兩個顳窩,由眶後骨與鱗骨分隔之)。最古老的蜥蜴化石出現在三疊紀末期,蜥蜴的大量出現則在白?紀(距今6500萬年前)。蜥蜴是現生的爬行類中種類最多的一群,截至2001年底為止,全世界發表記錄的蜥蜴種類已有26科,共4610種,這個數目已超過全部爬行動物總種數(8002種)的一半以上。除了物種多樣性很高,蜥蜴的地理與棲地分布也相當廣泛。在地理分布上,目前除了南極洲之外,蜥蜴幾乎遍佈各大洲、以及熱帶、亞熱帶的海洋性島嶼。在棲地利用方面,有陸棲、水棲與半水棲性,從城市住宅、草原、森林、溼地沼澤、熱帶雨林、高山、沙漠、海岸礁岩邊,甚至海水(例如:加拉巴哥海鬣蜥,Amblyrhynchus cristatus)等地方都有蜥蜴生存,可以說幾乎地球上大部分的生態系都有蜥蜴出沒。在台灣民間,蜥蜴常被稱呼為四腳"蛇",從親緣關係來看,牠們與蛇類的確是親戚關係。大多數的蜥蜴都有四肢,然而,有些蜥蜴的四肢退化,甚至消失,看起來很像他們的近親,蛇類與蚓蜥類(Amphisbaenians),例如蛇蜥科(Anguidae)的蜥蜴。蛇蜥與蛇類一樣沒有四肢,但我們仍可根據下列特徵將兩者區分:1. 蛇蜥有可動眼皮,蛇類沒有;2. 蛇蜥尾巴較長(尾巴是從泄殖腔後面開始認定),通常尾巴會大於軀幹長,且尾巴易斷但能再生;而蛇類的尾巴明顯比軀幹短,尾巴不易斷且不會再生。3. 蛇蜥大多有一對外耳孔,蛇類沒有。4. 蛇蜥腹部鱗片小而多列,蛇類只有大而單列的鱗片。然而,除了蛇蜥科缺乏四肢之外,鱗腳蜥科(Pygopodinae)與盲蜥科(或雙足蜥科,Dibamidae)的蜥蜴也都沒有明顯四肢,牠們前肢缺乏,後肢則退化成鱗片瓣狀。此外,屬於石龍子科的無足石龍子(Legless skink,Melanoceps sp.)也是缺乏四肢的蜥蜴之一,另外南美有一種巴克蜥(Bachia flavescens)狀似蚓蜥,雖然也有前後肢,但卻十分短小而且沒有腳指。最後談到蚓蜥類,蚓蜥最早一度被歸類在蜥蜴類,後來分類學家發現這一類的動物與蜥蜴類的相異特徵太多了,於是這類的動物被獨立劃分成蚓蜥亞目(Amphisbaenia);這一類的動物平常幾乎棲息在地底下,甲冑狀的頭部適合挖洞,嘴巴及上下顎都很小,眼睛退化,身體則成圓筒狀並覆有細小鱗片,並且排列成環狀,至於尾巴則相當短。另外爬行動物中的喙頭目(Rhynchocephalia),又稱喙頭蜥或鱷蜥,狀似蜥蜴,但骨骼構造與蜥蜴有很大的差異,而且不具生殖交接器,這一類動物在6500年前大部分都已經滅絕,目前僅存2種,只分布在紐西蘭的部分島嶼,所以牠們可說是活化石。阿暘
全世界,石龍子科:1254種;壁虎科:1039種;飛蜥科或稱舊大陸鬣蜥科:375種;正蜥科:275種:蛇蜥科:110種。※上面的 正蜥科 應該就是 蜥蜴科,所以應該是存在的!
2006-02-04 17:03:56 補充
我查巨蜥蜴科英文叫Vardanidae大蜥蜴科英文也叫Vardanidae所以應該是一樣的!-------------蜥蜴亞目 (Laceratilia) 守宮科 (Gekkonidae)   蜥蜴科 (Lacertidae)   石龍子科 (Scincidae)   蛇蜥科 (Anguidae)   鬣蜥科 (Iguanidae)   大蜥蜴科 (Varanidae) 也就是「巨蜥科」

豹的相關資料

豹是屬於貓科豹屬下的一種動物,在豹屬的四種大型貓科動物(其餘三種為獅、虎及美洲豹)中體積最小。肩高約0.9米,體長約一米,體重50千克。僅尾長就60厘米。豹的顏色鮮艷,有許多斑點和金黃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錢豹。棲息環境豹的棲息環境境多種多樣,從海拔100米的低地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有。適應力頑強,生境包括森林、草原、濕地沼澤、沙漠、雪地等。習性與捕食豹可以說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既會游泳,又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智力超常,隱蔽性強,這些是老虎獅子所及不上的,牠亦是少數可適應不同生境的貓科動物。細如金龜子,以至重達900公斤(1,984磅)的大羚羊(Giant Eland)都是豹的獵物[1],而豹主要的食物包括有蹄類動物及猴子,但亦會捕獵齧齒類、爬蟲類、兩棲類、鳥類及魚類等動物[2],甚至腐肉也包括在內,視乎獵物產地而定。豹也有捕食黑猩猩的的紀錄。總括而言,豹捕獵約90個不同物種的動物。在獵物缺乏時,牠也會捕獵家畜,因而發生人豹之間的衝突。和一般貓科動物一樣,豹會在密林的掩護下,潛近獵物,並來一個突襲,攻擊獵物的頸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非洲品種通常把獵物拖上樹慢慢吃,以防獅子或鬣狗等食肉動物前來搶奪。在食物鏈上,豹處於次等捕獵者的位置,這亦意味著豹同時是老虎及獅子的獵物。繁殖3至4月份發情交配,6至7月份產子,每胎3至4子。性成熟約7歲。分佈亞洲非洲等地,從西非到蘇門答臘,華北至華南也有豹的蹤影。亞種桑給巴爾島亞種(極危, 可能滅絕) 華南亞種(低危) 印度支那亞種 (易危) 華北亞種 (易危) 西奈半島亞種 (極危, 可能滅絕) 斯里蘭卡亞種 (瀕危) 爪哇亞種 (瀕危) 阿拉伯半島亞種 (極危) 東北亞種 (極危) 北非亞種 (極危, 可能滅絕) 指名亞種 (低危) 波斯亞種 (瀕危) 歐洲亞種 (滅絕) 小亞細亞亞種 (極危, 可能滅絕) 現狀:瀕危估計數量:全世界2000萬隻。瀕危因素1.因毛皮鮮艷而被大量捕殺 2.因會襲擊家畜而被處以「害獸」的罪名被大量捕殺。 保護措施豹已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狼的資訊2

狼屬犬科、犬屬(Canis),為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以獵取野馴鹿(caribou)、鹿、麋、大角鹿等大型有蹄類為食。有很多人怕狼,以為狼會吃人,其實狼生性怕人,除非十分飢餓或遭人所逼,一般情形下是不會侵犯人的。  一般的狼皆為灰狼(C. lupus),共有兩型:一為森林狼(timber wolf),一為苔原狼(tundra wolf)。前者產森林地帶,後者產極區苔原。產美國路易斯安那及德州之紅狼(C. rufus)為另一種,現已近於絕種。  狼的適應力極強,幾乎可生活於任何氣候之下,但沙漠地區及熱帶森林中則不多見。古時曾遍佈整個北國,但因人類繁息,許多地區已失其蹤跡。現僅阿拉斯加、明尼蘇達(美國)、加拿大、中國及俄國有大群生息,令希臘、印度、墨西哥、西班牙等國則有小群生息。狼的身體  狼的樣子極似德國狼犬,但狼的腿較長,足較大,頭較寬,尾較蓬鬆。一般的成年雄狼體重34—54公斤,體長1.5—2公尺(含尾),肩高約76公分,雌狼較小。   體色不一,自極區之純白,至針葉林區之墨黑不等。一般皆呈青灰色。極區及北國者,皮毛較厚、較長。   視力極佳,嗅覺與聽覺亦極敏銳。藉此追捕獵物,可嗅出1.6公里外的鹿味。   狼有42枚牙齒,其中有4枚犬齒(獠牙),可用來咬死獵物。犬齒自牙根至牙尖可達5公分。小型的門齒用來撕除獵物的皮。兩側尖銳的牙齒,可用來嚼肉,後側扁平的牙齒,則可用來咬碎骨頭。   狼的胃極大,一次可吃9公斤食物。狼的耐力極強,可兩週或兩週以上不吃東西。狼的生活  狼過群居生活,一群約有8隻左右,但亦有多達20隻者。一群通常為一家庭,即由一隻公狼一隻母狼及其子嗣構成。有時群體中的成員會離群索居,當遇到一伴侶時,即生活在一起,產下小狼,自成一群體。習性 狼群中有階級差別,每一成員皆有其各自的地位,高地位者,支配低地位者。不論何時何地,兩隻地位不同的狼相遇時,即顯出其階級性。高地位者傲然挺立,尾高舉,耳豎起;低地位者則耳朵下垂,尾巴夾於兩股間。高地位者引頸長號,低地位者則垂頭低吟。  每一狼群的生存空間叫做領域,其大小視獵物的多寡而定。獵物稀少時,領域可達520平方公里;獵物豐盛的時候,可小至77平方公里。  領域的界限,藉氣味劃分,狼群中的首領將尿灑在領域邊界的岩石、樹木及其他物體上。其它的群體嗅到氣味時,就知道此地是有主的,不會闖進來。如果硬行闖入,就會受到攻擊。小狼 狼於冬季交配,妊娠期約65天,每胎生1—11隻,生在巢穴中。其巢穴可能是個山洞、枯樹洞、廢棄的海狸窩或是其他處所。  小狼剛生下來時體重0.5公斤,既瞎且聾,賴母乳為生。長到三週大時,開始吃肉,也敢離開巢穴一會兒。兩個月大時,正式離開巢穴,遷至一隱蔽處所,由母狼帶獵物回來給牠吃。到了秋季時,母子已可一道出獵了。狩獵 任何可以捕到手的動物,都可以成為狼的食物,若干獵物如野馴鹿和麋,無論體力或速度俱優於狼,故狩獵時必須以耐力、智慧捕捉之。  狼日夜活動,出獵前,互以號聲相召喚,以便結集成群。號聲還有另一個用處,即警告其他群體,不得進入其領域。  狩獵時狼群四下徜徉尋找獵物,一旦找到獵物,即奔往上風處,以免獵物嗅出氣味,此時狼群一字排開,迅速接近獵物,接著一場追逐戰就展開了。  因為狼有窮追不捨的耐力,所以牠能捕得到的獵物較任何其他種動物為多。一旦追上獵物,即猛撲其臀部,使之失血力衰,接著咬斷其喉嚨,使之斃命。整個追捕過程有時長達數小時之久,但殺死獵物卻僅需幾分鐘而已。如獵物過於快速或過於健壯,狼會自動放棄追逐,充分顯示出其智慧來。  獸群中生病的、受傷的或年老的成員較易成為狼群的獵物,故狼的獵食,對某些動物實有汰弱存強的作用。年老力衰的成員,往往成為群體的負擔;比如年紀大的野馴鹿,會分食草料,影響年紀輕的馴鹿育幼;生病的麋,會傳染其他成員。狼群的捕食,對這些動物實大有好處。狼和人類  狼會侵犯牛羊及其他家畜,所以農人、牧人不喜歡狼;狼會捕一般動物,所以獵人也不喜歡牠。  民間的一些傳說,也使得狼惡名昭彰。「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習慣用語,更是深中人心,使狼的罪名陷入萬劫不復。實際上,狼與人的關係並非如此對立,人類更沒有將狼自地球上除名的權力。

狼的資訊

物種特徵:犬科中體型最大者,外形似狼犬,體長1500-2050毫米,肩高50~70厘米,體重26-79千克。四肢矯健,適於奔跑;吻部略尖;耳廓直豎;尾毛長而蓬鬆。上體一般為淺黃、暗黃、灰棕和淺灰色,但以後兩種毛色居多,另有純黑和白色者。腹部和四肢內側白色,但四肢內面以及腹部毛色較淡,毛色常因棲息環境不同和季節變化而有差異。前足5趾,後足4趾。肩部和尾端黑毛較多棲息生境多樣,如苔草、冰原、草原、森林和荒漠等都有其足跡。北方的狼在冬季常集群活動,並有社群結構;夏季則營小家庭生活。領域範圍達160-350平方公里。性情凶殘,主要捕食野兔、大型囓齒類、鹿類、各種野羊及鳥和魚等。2-3月交尾,妊娠60-63天,每胎平均7仔。
分布範圍:世界性廣泛分布,但當前狼的分布區已大大縮小,特別是在北美西歐。狼在國內分布於除台灣、海南島及其它一些島嶼外的各個省區,但目前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以及西藏人口密度較小的地區。 生境與習性狼的適應性很強。可棲息範圍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農田等多種生境。海拔高度也不限制其分布,在青藏高原狼的分布很廣,密度也較大。在溫帶的草原地區,如蒙古草原(包括蒙古國的東方省、肯特省,中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呼盟和錫盟)狼的分布很廣。狼喜歡在人類干擾少、食物豐富、有一定隱蔽條件下生存。在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各省份狼的活動僅限於山區環境、不適應於人類開發的狹小的環境內。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的狼的分布也僅限於山區。 主要分布省份:北京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天堂寨 興隆山 白水江(甘肅) 布爾根河狸 雪嶺雲杉 托木爾峰 習水 梵淨山 董寨鳥類 濟源獼猴 雞公山 寶天曼(內鄉) 洪河 興凱湖 九宮山 神農架 後河 八面山 莫莫格 鄱陽湖 鄱陽湖 武夷山(江西) 桃紅嶺 井岡山 老禿頂子 老禿頂子 羅山 六盤山(寧夏) 青海湖鳥島 龐泉溝 太白山 佛坪 臥龍 金佛山 芒康滇金絲猴 珠穆朗瑪峰 塔里木胡楊林 甘家湖梭梭林 大圍山 怒江 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 銅壁關 清涼峰 天目山(浙江) 古田山 三江(黑龍江) 賽罕烏拉 八仙山 額濟納胡楊林 南靖南亞熱帶雨林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阿爾金山 阿爾金山 阿爾金山 中條山 大別山 關帝山 賀蘭山 喀喇崑崙山 崑崙山-西段 崑崙山-東段 崑崙山-中段 香山 五台山 六盤山 蘆牙山 太岳山 太行山 清涼峰 秦嶺 天山 準噶爾界山及其山間谷地 帕米爾高原 伏牛山 鄱陽湖 崑崙山區 生活習性:狼集群或單獨活動。在繁殖季節集成小群,冬季在北美泰加林區狼常組成較大群捕食食有蹄類。在阿拉斯加,最大狼群達36頭,但一般不超過20頭。我國最多一群達21頭。狼群的大小變化很大,常因季節和捕食的情況不同而改變。狼的食物成分很雜,凡是能捕到的動物都是其食物,包括鳥類、兩棲類和昆蟲等小型動物。狼偶爾也進食植物性食物。狼喜吃野生和家養的有蹄類。狼吃人的現象在國內外也有過報道,但是這只是在特殊情況下發生的。 種群現狀:我國是狼種群數量大的國家之一。但是對狼的種群數量從未進行過系統調查,所以很難提出一個大概的數字。近來對內蒙呼倫貝爾草原狼的準確調查表明;狼的數量不超過2000頭。在西北地區狼的種群數量尚無報道。 致危因素:狼在某些國家種群數量少,已被列為瀕危物種。但是在很多國家未被列入保護動物。在一些國家,包括我國狼分布區由於生境破壞而縮小。我國長期以來,把狼作為害獸加以消滅,並為鼓勵捕殺害獸而給予獎勵。加上其棲息的生境不斷縮小,近幾十年中,狼的數量顯然越來越小,許多過去狼的分布區已不見其蹤跡。狼的毛皮質量好,它的部分器官被入藥,也是導致被獵殺的一個因素。 人工飼養情況:狼是分布廣、常見的種類,國內及國外動物園飼養作為觀賞的不多。美國印第安納州拉斐特市的狼園曾飼養過150頭狼,這是世界上飼養狼最多的地方。我國飼養狼的數字尚不清楚。 現有保護措施:國際上目前將墨西哥的狼列為野外絕滅(EW),將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狼列為低危(LR/cd),將義大利的狼列為易危(VU)(IUCN,1996)。國際瀕危物種公約(CITES)將狼這一種列為附錄 II種類,且將不丹、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狼的種群列為附錄 I種類。可見對狼的保護的重視。受長期以來觀念的影響,我國目前現行法律沒有對狼加以保護。相反,一般仍然認為狼是應予消滅的害獸。
http://cidian.sina.com.cn/cidian/browse.php?name=%C0%C7
http://www.chiculture.net/0207/0207ani/0207ani.php?ani_code=009#

老虎的特性

老虎 老虎屬哺乳動物、貓科虎屬。 老虎頭及身體全長:1.4至2.8米;尾長:0.6至0.9米。東北虎是現存體積最大的貓科動物:雄性體重約180至306公斤,雌性體重約100至167公斤。老虎的棲息地多樣化,茂密的植被、足夠的獵物及水源是老虎最重要的存活條件。老虎屬食肉動物,捕獵多種類的動物為食糧,一般習慣在黎明至日落期間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動物如豬、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體型更大的獵物,一頭重約一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獵一頭重達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老虎每一次能進食四十公斤的肉類,在未受騷擾的情況下,它們一般在捕獲獵物後的三至六天內重返捕獵地點享用剩餘的美食,直至食物所餘無幾才罷休。老虎是捕獵能手,但捕捉獵物時往往有九成機會失手,由此可見,在自然條件下,老虎並不會導致獵物絕種,更不會對獵物的群落數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人類不斷破壞老虎的棲息、砍伐及燒燬植物,及捕殺老虎賴以維生的動物,老虎的存活遂備受威脅。老虎在三至六歲開始繁殖,全年也可進行交配,但主要集中在十一月底至四月初,懷孕期約需一百零三天,每次可生產二至五頭幼雛。雌老虎每兩年至兩年半繁殖一次,並須肩負哺育幼雛的責任,小老虎在十八至二十八個月後便可開始獨立生活。迄今壽命最長的野生老虎約有十五歲半,人工飼養的最多可長至二十六歲。老虎的分布範圍可按棲息地及獵物的分布情況而不同,以印度的分布地為例,面積只有五百至一千平方公里,範圍最大的分布地位於西伯利亞東部,約有一萬零五百平方公里。 習性虎是一種孤獨的森林食肉動物,一般每個老虎有自己的領地,除了交配時期,從不和其他虎交往,雌虎獨自生產和喂養幼虎,平均每胎產子2.46個,在野外,出生幼子的死亡率為30—40%。當幼虎成年後,雌虎將領地遺留給它,獨自去尋找新領地。每個虎佔領一塊領地後,就會將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動物如狼、豹等趕走,所謂「占山為王」。老虎以鹿、獐、羊等食草動物為食,必須有足夠的獵食領地以維持生命。虎一般採取潛伏襲擊的獵食方式,從獵物後方攻擊,在食物嚴重短缺時,也會攻擊人。印度農民用頭後戴假面具的方式避免遭受老虎攻擊,因為虎以為假面具是人以正面對它,它決不會從正面攻擊獵物。

鱷魚的資訊

鹹水鱷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爬蟲類。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雄性的鹹水鱷魚可以有7公尺長,但是平均長度還是在4公尺左右。雌性的則小一點,通常不超過3公尺。鹹水鱷魚有個大腦袋,一張又寬又圓的嘴巴和滿口的的尖牙。成年鹹水鱷的皮膚通常是暗色的,帶有一點淺褐或灰色,腹部是米色的。  鹹水鱷魚適合在水裡活動,透明清澈的眼皮能幫助牠們在水下看東西,摺疊式的皮膚讓海水無法進入喉嚨和耳朵裡,蹼形的後腳有助於在水裡游泳。像其他所有爬行類動物一樣,鹹水鱷魚是冷血動物。在曬過太陽之後,牠們必須回到水裡消暑。鹹水鱷魚也會平躺著張大嘴釋放出多餘的熱量。  這種爬行動物是古蜥龍的直系後代,古蜥龍是一種在中生代時期橫行地球的聰明恐龍。除了廣泛分佈在澳大利亞之外,在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也有少數的鹹水鱷魚。由於牠們能在海裡長途旅行,即使是在遠離牠們原來的生活範圍,都有可能發現牠們的蹤跡,這種航海的本領有助於說明牠們分布廣泛的原因。  鹹水鱷魚通常在海岸邊和有潮汐的河流周圍的鹹水裡被發現,另外,也偶爾 被發現在開闊的海裡火勢內陸淡水河、沼澤以及窪地裡活動。牠們會依季節的在不同,在不同的棲息地之間遷移,這樣的遷移活動是牠們群居生活的結果。在淡水區域裡長大的幼鱷,最終會被統治這區域的成年鱷魚趕出該水域,因為牠們要利用這塊地方來繼續繁殖後代。如果不能在有潮汐的河流體系中建立一塊地盤的話,牠們可能會遷移到海裡,繞著海岸群尋找另一條河。  雌性鱷魚通常在泥土和植物等材料所築的窩裡下40到60個蛋,鱷魚媽媽會在蛋旁守候三個月左右。幼鱷會用嘴裡一顆臨時的「蛋牙」破殼而出。當小鱷一個月大開始嘰嘰喳喳叫的時候,母親會用嘴把牠們從窩裡帶到水中。鱷魚蛋所處位置的溫度,決定了小鱷魚的性別:溫度保持在攝氏31.56度的蛋會孵出雄性的後代;較高或者較低的溫度將孵出雌性後代。只有百分之一左右的小鱷魚能活到成年,過早死亡的原因是其他動物和地盤上的雄鱷的捕殺,牠們會殺死和吃掉小鱷魚。那些倖存的成年鱷魚能活到100歲左右。  成年鹹水鱷魚的獵物範圍很廣泛,包括大型水鳥、水牛、家畜、野豬和猴子。鹹水鱷魚的捕食策略是靜靜地趴在水邊,然後突襲沒有防備的獵物。對人類來說,鹹水鱷魚的確是十分危險,有時甚至會攻擊在小船的人。牠們每年都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  儘管這種鱷魚到1960年代末期因為被大量獵殺,幾乎導致絕種,但在今天看來,鹹水鱷魚的將來似乎還是很安全的,在澳大利亞和巴布新幾內亞還有大量的鱷魚存在。然而,由於其他區域的鱷魚被消滅,牠們的整體數量將會減少。由於鹹水鱷會傷人,人們開始仇恨牠們,這導致「保育鹹水鱷魚」變得很困難。

狼的種類

狼(學名Canis Lupus),或稱為灰狼,哺乳綱,犬科,DNA序列與基因研究顯示狼與家犬有共同的祖先,為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者。
狼曾經在北美和歐亞大陸廣泛分佈,不過由於棲息地不斷喪失以及遭受補獵,目前其棲息地只有剩下原先很有限的一部分。主要只出現於亞洲、歐洲、北美和中東。雖然狼就整個物種而言,被聯合國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育組織列為絕種威脅程度最小的等級。然而在某些地區,不同亞種的狼被列為瀕臨絕種或是受絕種威脅的動物。現今在很多地區,狼仍然因為運動或是被視為對牲口的威脅,而遭受獵補。
狼屬於生物鏈上層的掠食者,通常群體行動。由於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紀末期前都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等都已經絕種。
狼是生態系統原有的一部分,各地不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反映了狼這個物種的適應能力。這其中包括而不限於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西伯利亞針葉林、草地。苔原狼 (C. l. albus) - 俄羅斯北部 阿拉伯狼 (C. l. arabs) - 阿拉伯半島 北極狼(C. l. arctos) - 加拿大極地島嶼和格陵蘭 墨西哥狼 (C. l. baileyi) - 重新引進至亞利桑那州 俄羅斯狼 (C. l. communis) - 俄羅斯中部 裏海狼 (C. l. cubanensis) - 俄羅斯,裏海和黑海間 澳洲野犬 (C. l. dingo) - 東南亞及澳州 家犬 (C. l. familiaris) - 除南極洲外,廣泛分佈全球 北海道狼(蝦夷狼) (C. l. hattai) - 日本北海道,已滅絕 日本狼 (C. l. hodophilax) - 日本本州、四國、九州,已滅絕 義大利狼 (C. l. italicus) - 義大利亞平寧 埃及狼 (C. l. lupaster) - 埃及北部和利比亞東北部。 歐亞狼 (C. l. lupus) - 從中國、蒙古、俄羅斯和東歐到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 東部森林狼 (C. l. lycaon) - 加拿大東南部 大平原狼 (C. l. nubilus) - 美國西部、東北部和加拿大東部 馬更歇狼 (C. l. occidentalis) - 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重新引進至美國西北部 印度狼 (C. l. pallipes) - 從印度至中東
灰狼的亞種分類非常有爭議。一般相信過去曾經有約50個亞種存在。然而,一個新而被廣泛接受的列表將狼分為15種現存的亞種和2種最近滅絕的亞種。 這種分類法綜合考慮了解剖學上、分佈上和不同狼群遷徙習性上的特點。
奔跑速度極快,可達五十五公里左右,但持久性較差。智能頗高,可以氣味、叫聲溝通。馴化後的狗,腦容量較狼小了百分之三十,雖然在劃定區域地圖的部分退化,但在與其他人類相處的部分則增加。
狼狗是狗和狼交配所得的動物。因為從生物學的角度講狗和狼屬於學名為Canis lupus的同一個物種,因此狼狗與騾子不同,並非雜種,故牠們具生育能力。
北極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B%BC 可以在此找更多資料,哈士奇是狼的一種吧!我養過一隻母的一陣子,發情期叫聲真恐怖可拉的好長的時間,他們是想呼朋引伴吧!